如何講好開場白,這“四忌”得留意
如何講好開場白,這“四忌”得留意
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,講話亦是如此。講話開場白要注意以下四忌:
如領導經(jīng)常以天氣作為開場:“同志們,金秋十月,秋高氣爽,秋意盎然,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×××會議?!?/span>
是不是很耳熟??類似說法電視里、報紙上經(jīng)常能看到。
這樣的開場雖沒有大問題,但易給人枯燥、乏味感,影響聽眾的印象。
2008年,臺灣臺中市長胡志強在廈門大學發(fā)表演講。
他剛走上講臺,句話說:“我一直說,回到了廈門就像回到了家,大家猜猜我回家后做的件事是什么?”
只此一句,就把現(xiàn)場所有人給調動起來。正當大家饒有興致地猜測時,他緊接著說:“當然是脫衣服啦,天太熱了嘛!”
于是把自己的外套脫下來往旁邊一扔。他的舉動引來現(xiàn)場一片笑聲,記者紛紛上前拍照。他又指著記者說:“不要再拍了,再拍我也不會脫了。”
師生們又是一陣哄笑。短短三句開場白,很好地活躍了現(xiàn)場氣氛,使得所有的聽眾都期待下面的演講。
大道理易給人以假、大、空的感覺。
如某領導講廉政課,剛開口便說:“黨的作風建設是關系黨的形象,關系人心向背,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,我們黨歷來都十分重視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。”
這些話,無論語法還是邏輯,都沒有問題。但這樣的大道理誰不知道?講這些無異于在大家面前又強調了一遍“1+1=2”。所以,一聽這話,在場學員都面帶倦色,認為是老生常談,以至于后面的精彩內容都受到影響。
為什么有些人講話,聽眾容易睡覺呢?不是聽眾的問題,是講話者的原因。如果講的都是空洞的大道理,聽眾睡覺那肯定是擋不住的。
講話用些名言警句,本身是件好事。但故弄玄虛、賣弄學問就不好了。
如有位領導在談解放思想時,一開口便引用兩句古詩: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(語出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文王》);如將不盡,與古為新(語出《二十四詩品·纖稼》)。引用后也不解釋,便繼續(xù)往下講,很多聽眾不知道啥意思。
這樣的引用不但沒有任何價值,反倒顯得做作。
引用警句要符合語境,符合聽眾的接受習慣和能力,否則只能是華而不實、弄巧成拙。
有人開場時先講一個故事,然后從故事引出話題。這種開場很生動,但運用不當,也有問題。
如有次在討論“如何增強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”時,有人引用了三國故事作為開場。講的是諸葛亮如何聰明,通過一些事讓關羽、張飛等人信服,而不是以軍師的身份強迫命令,體現(xiàn)了諸葛亮的非權力影響力。
故事引出話題倒也不錯,但問題是,這個人在講的時候,橫生枝節(jié)、語言啰嗦,大故事套著小故事,且有些故事離題較遠,聽得大家了無趣味。
故事式的開場白本身很好,但運用時,如果不注意選取合適的情節(jié),并精煉語言,容易使聽眾失去興趣,那樣就會徒勞無功、事與愿違。
看完后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學到什么了呢?如果你還有更好的建議,歡迎你在留言區(qū)留下你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噢!
評論 丨 共0個